English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999-0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日前,学林出版社推出的“思想者文丛”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杨耕集》是其中之一。杨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新生代”哲学家的代表。《杨耕集》的出版既是杨耕本人从事哲学研究十几年的学术思想总结,也可以看作是国内马哲界近年来理论动态的一幅生动写照。

杨耕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但翻开《杨耕集》,就会发现作者的研究领域绝不局限于此。从唯物史观到马克思主义史,从历史哲学到社会发展理论,辐射面相当之广。作者认为:个别理论点的研究只有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才能有所深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本人的理论研究无疑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研究领域虽广,却没有流于蜻蜓点水式的粗浅涉猎。他近些年来发表的二百余篇学术论文和八部个人专著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说研究领域广是《杨耕集》带给读者的最初印象,那么巨大的现实感和强烈的时代感则是《杨耕集》的又一特色。哲学需要思辨,但哲学不应是脱离现实的思辨王国。作者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现实,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由此引发出对民族的生存方式、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是哲学工作者应有的良心和使命。”从《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历史沉思》到《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从《世界历史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作者始终将目光聚焦于现实,从而使他的理论研究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

深刻的内涵离不开美好的形式。“诗一般的语言,铁一般的逻辑”可以说是对《杨耕集》理论形式的高度概括。作者的文章从逻辑构思到语言表述无不体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具的匠心。曾有一位权威学术刊物的编辑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读杨耕的文章,你会完全抛开自己的情绪和判断,不知不觉地跟着他的逻辑走。”笔者也曾亲自聆听过杨耕的专题研究课,他讲课时没有讲稿,一杯清茶伴随着几个小时的滔滔不绝。大段大段的经典原著信手拈来之际,还要告诉你这段话出自哪个人,哪本书,哪一章,哪一页。在惊叹之余,我们也就不奇怪他的文章为何有如此之强的感染力了。

在《杨耕集》自序里,作者深情地写道:“我真诚希望,我的哲学研究能为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我的确希望,我的这本论文集能为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有希望的新视野。”在《杨耕集》出版的同时,我相信这种希望或多或少已经变成了现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